杜 余

总有一天我会回到你身边。

【随笔】佛教浮雕和神话故事

其实是作业

佛教浮雕与神话

——华岩寺考察记

天气微阴,经过一番波折,我们一行人来到了华岩寺。

远远地,能看到大佛。金光不显,也许是阴天,我想。一路上我看着身边的石壁和柱脚,联翩的神话在石上生长,并穿越千年的风尘来触摸我的指尖。我把他们照下来,可惜了不是个好天气,不然仙人腾云驾雾,佛陀神光普照,大大小小的浮雕才算真的鲜活。

  进入大佛宝殿,十六尊者木浮雕还伫在那里。神话中他们接受人们的供奉,受佛陀的嘱咐而长留人间,给我们带来祝福和关照。

  路上的石浮雕刻着佛陀的故事,从小时候步步生莲到后来的传教,众弟子聆听。这是一种宗教神话,而我想,也许神话的发展和出现也许也是中国化的表现之一,也可能是信徒的需要。

  试想,有什么能比故事更吸引人们呢?

  在那个绝大多数人都无知且愚昧的时代,佛教在战乱之中“趁虚而入”。为了更多的让乡野村夫了解佛教,让王公贵族相信佛教,僧人们编纂故事,造就神话。刻下浮雕来让后世铭记,也用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在传播自身宗教。

  反观中国本土总价,他们是不是效仿了本土宗教呢?还是一个相互借鉴的方式?

  这里的本土宗教我们排除了儒教,毕竟儒教是一个民族性格的形成重要环节,它对人们的影响比传统意义上的宗教更广阔也更深刻。

  那么我们看道教,不少道观也会有联翩的浮雕隐藏在树丛掩映之间。结合一些史书的记载,虚虚实实真真假假,让人们相信神,引导人们去跟随和崇拜三清。而这样的神话和浮雕结合的传教方式是谁先谁后自然已经不可考,但我们有理由相信,这是一个大趋势。即使不是浮雕,也是壁画,文献... ...

  人们总会为自己的信仰留下种子。

  为什么一定是传说?

  我们在为我们的软弱找一个宣泄口。不管是多么成熟的人,总会在某些时候回复婴儿时期的软弱,我们要把自己的软弱和期望寄托在更强大的存在身上。有什么比神更强大的呢?传说,是否是一种经过口口相传或是书卷经文传播之后的美化?

  故事要宏大,要缜密,最好是留存下来,才能显得真实。

这就是我们要一刀一刀凿刻浮雕的意义。

在找寻浮雕的过程中,我也看见了不同式样的雕刻。柱脚昂首似乎是在吠叫的三条小狗,跃起的鱼鼓着眼珠,石头鸟儿在石墩上暂留脚步... ...大乘佛教讲究普度众生,这众生的含义在雕刻中体现得淋漓。不止是动物,也有花枝叶脉缠绕的植物,盘虬卧龙,除了起到装饰作用,也能让人多出乐趣和愉悦。

华岩寺是唐宋年间修建的佛寺,便就想到当时人们的心理。唐人骄傲于国,宋人骄傲于己。都是骄傲的,所以舍得用大把的时间和金钱来装点自己的信仰,大概也是在给自己的灵魂造一个更好一点的栖居地。

浮雕就是在告诉来拜访的我们:你看看我相信的,多么广博,多么生动。

即使隔了数不尽的时光,毕竟浮雕是驻留在这里的。如同大雄宝殿的十六尊者,留待凡间,普度众生。


评论

热度(4)